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秋夜坐竹下口占示净成诸子四首 其一
释函是 〔明代〕
开径岂容易,搴萝赖汝曹。閒时须得趣,忙里莫辞劳。
竹月筛空地,松风走怒涛。纵观尘世苦,无过住山高。
古诗十九首 其五
高阁敞云衢,斥鴳飞不到。奋翅及檐楹,徘徊忽长啸。
空梁亦有巢,飓风终夜号。岂不恋主人,中怀限堂奥。
翱翔返蓬蒿,大鹏安足告。扶摇九万程,望绝空长悼。
鹪鹩惭一枝,饮啄从吾好。御风与乘云,引领非所造。
飞飞时复鸣,优游卒此道。
忆匡山旧居五首 其五
蜃海蛮风吹短景,严城哀角动寒林。人情已觉苍茫晚,世路还同漭沆深。
梦里松花应十亩,望中湖水欲千寻。南来岂为稻粱计,渚雁沙鸥见远心。
忆匡山诸衲
自从瓢笠辞匡岳,不觉蹉跎又十年。岭海云寒僧渐老,金轮雪重月频圆。
几人守猎猿啼处,十里还山花信前。遥忆暵阳初解冻,同谁岩下试新泉。
送姜山侍者行乞江南兼寄匡山诸衲
一钵江南万户春,入廛须是住山人。朱门岂有嫌支遁,白社何妨狎许询。
易见乡关他日梦,难辞师友此时身。秋风返棹经庐岳,为嘱同门且耐贫。
送文水祖太守持服北归
望云日日暗伤神,凶信传闻倍苦辛。慈母已归安养国,孤儿痛怆贤劳身。
遥知灵炬传清泪,自著麻衣挹素尘。任是群氓攀去辙,难留五马驻通津。
闻石鉴四月十九日度岭计此时应到栖贤
扁舟一叶向湓城,此日云峰眼底明。高树鹤疑新箬笠,隔桥人唤旧时名。
茅房五月谷风冷,松径三更溪月生。兴洽顿忘千里外,怀深并起故山情。
暮春三首 其三
日永山深只自知,黄莺啼早燕归迟。半床薄絮閒伸足,不羡人间暖席时。
华林送李别驾廷标入觐
折柬寻僧几日情,俄闻万里逼王程。一官久系皇恩重,三径从抛乐事轻。
梅萼渐看帆影远,杏花回首马蹄横。遥知丹石薰风下,野老欣传返旆声。
与袁特丘
梧桐叶坠噪栖鸦,楚客逢僧话转赊。云外峡桥犹有路,烟中霜树已无家。
远公林下风初动,王粲楼头日未斜。信我定宽陶令酒,何年丹壑醉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