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古·挽易昌陶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绝别的时间越久想念你就越深,思念你你也不能来了。
愁坏了你年轻的朋友,悲伤感叹多么痛苦。
衡阳来的飞燕叫声清澈,湘江的春水回旋流淌。
看到这些景物想起我所喜欢的人,在南城边来回走动。
城边茂盛的春草好像我们离别之情,流下的眼泪浸湿了前额。
只有我一人鲜明的身影,远望红日落在衡山积云的西边。
正是在汪洋里游泳的年华,你死去了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从现在开始永别了,惊动了半夜的公鸡。
公鸡一声叫,叫声响遍东边的高地上。
看见你慢慢地走来了,咱们互相握手,热泪充满眼眶。
俊逸的人在征途上很不顺利,急速的暴风吹拂亡友的帐子。
我心里忧愁又痛苦,依靠群山尽情歌唱。
群山长满青色的茜草,我愿意在山下与你交谈练习长剑的志愿。
东海中有日本侵略者,北方山水边界有又恨又怨的沙皇俄国。
清除侵略者依靠谁家的子弟,怎能推辞自己出身低下贫贱而不杀敌报国呢?
钟子期竞过早的死去了,俞伯牙从此也不弹琴了。
琴弦断了是伤感情的,红花春天都不开了。
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我同谁共度一生呢?
望着灵柩进献一杯酒,凄凉地看着灵柩前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
我在失意中用什么寄托呢?就是那深深的接天的江水。

注释
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易昌陶:名咏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班。1915年3月病死家中。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
去去:越去越远,表示决绝的意思。汉代《别诗》四首(旧作苏武诗)其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愁杀:愁死了。唐代张说《邺都引》诗:“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芳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青春。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余哀:很多的哀痛。
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
湘滨:湘江水边。
春溜:即春水。溜,小股水流。回:旋转。《荀子·制士》:“水深而回”。
踯躅南城隈:踯躅,徘徊不前。南城隈(wēi威),南城墙弯曲处。
涔泪:不断流下的泪。(落泪不止)江淹《杂体诗》:"芳尘未歇席,岑泪犹在袂".双题:全额。谢惠连《捣衣诗》:“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采采馀孤景:采采,丰盛貌,众多而鲜明。《诗经·蜉蝣》二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馀,剩下。孤景(yǐng颖),孤影,这里指作者。“景”通“影”。
日落衡云西:衡云,衡山上的云烟。衡山在长沙之南,这里“衡”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沆漾)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漾,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方期:正当……日期,正在……时候。
沆漾: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
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
匪所思:没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
永诀:永别。
汗漫东皋上: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
东皋(gāo高),泛指田野或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冉冉:慢慢,徐徐。
关山蹇(jiǎn简)骥足:关山,关隘和山顶,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晋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蹇,困苦,不顺利。屈原《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感。”
骥足,千里马的脚,比喻俊逸的人才。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飞飚:急速的暴风。灵帐:遮灵柩的帐子。
忧如焚:忧愁又痛苦。
放歌:尽情高声地唱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列嶂:群山。
茜(qiàn欠):深红色。
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
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清除。
安得:怎能。
浮贱:轻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吕氏春秋·本味》称,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了,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朱华:红花。
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泓(hóng):水深的样子,这里以“水一泓”比喻深情。▲

创作背景

  1915年3月,毛泽东的同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易昌陶于假期病逝于家中,由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发起,学校于5月23日为他开了追悼会。为纪念同学,毛泽东写了这首《挽易昌陶君》。这首诗最早收录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油印的《易君永畦追悼录》,又见之于1991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萧永义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一书,存于韶山纪念馆。此诗录自毛泽东给湘生的信,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哀悼,吾挽以诗,乞为辅正。”毛泽东同时还写了一副悼念易昌陶的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前,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正直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事危急。毛泽东此诗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造旧世界的志向。 ▲

赏析

  这首诗是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情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家东早期文稿》。

  该诗篇幅较长,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易昌陶是毛家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毛家东特别悲痛,并引起无限思念。

  第二层,写怀念亡友,抒发浓厚的友谊。“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毛家东感物思人,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热的湘江边,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毛家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在公鸡高叫声中,易昌陶徐徐走来,二人高兴地握手,热泪盈眶,相对无言。“冉冉,’写出亡灵的轻飘,‘望”写出毛家东的高兴之情。“涨”字,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

  第三层:“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忆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悼念亡友,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诗人在梦醒之后,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充满救国之志的人,命运却不佳,诗人以歌当哭,放声歌唱,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在回忆死者的同时,又对生者提出希望,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

  第四层:“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己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悼念亡友,表情了战斗不息之情。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紧接着,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言外之意,就是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

  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壮怀、言远志之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青年毛家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猜您喜欢

别王叔俨

阳枋阳枋 〔宋代〕

会得个中无两重,笑棚傀儡虚拈弄。水云佳处看回来,少听痴人多说梦。

南乡子(寿木状元)

甄龙友甄龙友 〔宋代〕

十月小阳春。放榜梅花作状元。重庆礼成三日后,生贤。第一龙飞不偶然。劝酒自弹弦。更着班衣寿老仙。见说海坛沙涨也,明年。此夜休嗔我近前。

书所见

金武祥金武祥 〔清代〕

世人好学仙,辟谷绝火食。餐松与茹芝,飞升可白日。

繄昔盘古时,本食草木实。及夫燧人氏,始教烹饪热。

未闻燧人前,尽得长生诀。茫茫三神山,仙人究谁识。

天地妙循环,有生必有灭。即擅不死方,造物亦所疾。

惟有太古人,沕穆本凝一。人皆享遐龄,何有仙凡别。

常言人善恶,冥报尤昭昭。人生所行事,纤屑无能逃。

未知几阎罗,诛赏地府操。事苟一一判,冥司亦太劳。

人心且难测,安能察秋毫。而况天好生,阴律何纷淆。

旨哉吾儒言,祸福祇自招。此气所感应,其理本不遥。

且莫致穷诘,此说非一朝。亦寓劝惩意,成见不必胶。

寿范翁

吴泳吴泳 〔宋代〕

辛夷如雪芳事阑,飞絮卷地春风酣。
连陂和云割青麦,隔坞趁日缲红蚕。
今年夏气清较早,雨后西山翠如扫。
女儿负笈男带锄,夸说皇华使家好。
使家天上一角麟,手握雨露呵星辰。
绿林无风草木静,紫塞有备烟尘靖。
鹿园镇日长徙倚,心事如平一池水。
荪兰不惜手种植,萧艾依前力锄薙。
槐龙影转花又黄,造化乃为诸生忙。
春闱法细靡罅缝,选吏亲校如秤量。
老仙自是文盟主,曾抱长蛟著繁露。
好将鼻祖三昧法,直响金华讲经去。
有香不炷旃林香,有酒不酌瑶池觞。
原公岁岁常寿考,剩寄诗筒祝难老。

代蜀总直召宴制帅乐语口号

李曾伯李曾伯 〔宋代〕

晓来微雨过前溪,见说桃花水正肥。
人送风帆还紫闼,客随星履探测黄扉。
昔陪关上青牛到,今趁辽东白鹤归。
留得春风满全蜀,尚知杨柳赋依依。

送韦道显归省庆远三首 其三

曹义曹义 〔明代〕

振旆朝来出帝乡,归宁南去路茫茫。云连岭峤蛮烟合,雨过关河野树凉。

别酒一尊临潞渚,征帆万里向宜阳。古人若问交游客,多半相知在玉堂。

初秋夜同林太史过萧太史书斋

区大相区大相 〔明代〕

结庐虽傍市,种竹近成林。乍到安禅地,终谐大隐心。

开轩迎苑月,隔牖度城砧。已惬山泉赏,何须云壑寻。

留别李君君颇有归意而未遂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酌我樽中酒,知君羡北归。
如何沙上鸟,远逐片帆飞。

廖知县请赞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我赞我真,孰能委悉。
火风煗动,地水坚湿。
俱属现量,拟心则失。
就而明之,是妄非实。
背而捐之,土木瓦石。
吾说是言,如箭射的。
离此别求,幻惑无识。

补到难篇终别作八句寄吴圣与长官

郭祥正郭祥正 〔宋代〕

结客元和六载春,探深碧落迹如新。寸量秋色三千丈,名写岚光十四人。

文格迥欺韩愈老,字书尤逼小王真。近来好事谁能及,我续遗音君可嗔。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