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归雁二首·其二

陈师道 陈师道〔宋代〕

作计胸怀早,为生去住频。
固违阴岭雪,不尽洞庭春。
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
知时如有信,决起亦相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已在心中做好了打算,为了生计不得不频繁地离去和归来。
归来应是阴岭大雪后的严寒,离去却也不能看尽洞庭湖的春色了。
在秋空中灵巧地飞行排成雁字,好让那些去国离乡的游子赶快归来。
大雁是知时的候鸟,秋天已到,雁已断然飞回,人们也应该早作归计。

注释
作计:谋划;考虑。
斜行:倾斜的行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100年(元符三年)的秋天,这年正月,宋徽宗即位,七月,作者任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州学教授,此时尚未赴任。诗中略示自寓之意。

简析

  本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句句写归雁,句句切思归之情。首联表明雁的归来,早在胸怀中有了打算。它们原不想长期寄旅他乡,只是为了谋求生计,不得不来去频繁,或往或住。颔联进一步表明雁的去留并非它们的本意。颈联写旅雁在归程中,在秋空斜行作阵,排成雁字,仿佛要替人们写成远方的书信,以便促使去国离乡的游子赶紧归来。尾联感叹雁是知时的候鸟,人们看到北雁南飞,就应该早作归计。这首诗用虚笔传神,点雁归之情,拟人手法的运用,则使诗意亲切感人。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猜您喜欢

寄题贻厥堂 其一

杨士奇杨士奇 〔明代〕

南平郭里东西住,曾见名家六世来。前辈风流皆寿俊,后人文采发英才。

春深栏槛云生竹,岁晚阶除雪映梅。贻厥堂中最潇洒,四时清景隔浮埃。

念奴娇

佚名佚名 〔宋代〕

金秋行令,恰清晨、白露初交中节。勿怪西窗传好事,生个他年英杰。吉梦既符,知如徐子,冰玉为神骨。吾家有庆,阶兰喜又新发。
如今早已生男,清樽华宴,且好延佳客。更自承师勤问道,门外不妨立雪。抗志云霄,留心简册,听我叮咛说。駸駸月殿,桂枝取次高折。

径山玉芝庵主源上人持痴绝老人语录求作行状

赵若琚赵若琚 〔宋代〕

暑入单絺雨压尘,扣门仍喜客来频。
从容为说西来意,庭柏青青正可人。
应密单传的的真,一番举起一番新。
老师末后殷勤语,直下承当正要人。

和直指春日示众

释慧空释慧空 〔宋代〕

直指示众重说偈,瞿昙舍身得其半。
东山和出一字无,擘破面门君自看。

感旧

彭秋宇彭秋宇 〔宋代〕

五更漏尽醉魂醒,谁富胸中十万兵。
如昔襄阳坚砥柱,至今江左屹金城。
南来铁马吹唇沸,北去铜人泪眼盈。
闻说钱塘风景异,胥涛犹有不平鸣。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陈傅良陈傅良 〔宋代〕

相从意气豪,相知鬓毛斑。
细说竟昨非,浅斟始今欢。
每怀吾党多,未捄此世难。
一则琢冰雪,再则纫芝兰。
骚人绝芳洁,孰与风人宽。

颂古二十首

释了一释了一 〔宋代〕

钟鼓未鸣先托钵,雪峰平地成饶舌。
当时一径入僧堂,且看岩头有何说。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平原血溅衣,但知忠义未知机。
命悬鬼貌千秋事,年及悬车自不归。

西江月·忆昔钱塘话别

佚名佚名 〔宋代〕

忆昔钱塘话别,十年社燕秋鸿。今朝忽遇暮云东。对坐旗亭说梦。破帽手遮西日,练衣袖卷寒风。芦花江上两衰翁。消得几番相送。

三河县送三公子回通州读书

唐之淳唐之淳 〔明代〕

书生且逐三军去,公子还归八鲁庄。灯火夜窗联句坐,惟应说著到渔阳。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