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苏轼 苏轼〔宋代〕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望亭已经荒废很久了,亭下有养鱼的池塘。
暮色笼罩了群山,春风吹过,夹杂着阵阵草香。
人渐渐散去,白天热闹的市桥变得非常寂静,古寺周围的竹木茂盛苍翠。
鹳鹤不知从哪里飞来,夕阳之下,凄厉的鸣叫声响彻了整个天空。

注释
四望亭:在今湖北黄冈。
种鱼塘:养鱼池。
鹳鹤:泛指鹤类。鹳,大型水禽,似鹤。
号:叫。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这两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本诗是其中第二首。

赏析

  这首写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东冈上归。高亭久废,不再供人游赏,而是用来养鱼的地方,一开头就给人以荒凉之感。

  “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写天已晚,为“归”作铺垫。“春风百草香”,写春已残,故春风送来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

  “市桥人寂寂”,应“暮色”句,因天将暮,故市桥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苍苍”应“春风”句,因春已残,故再也见不到“杂花满山”,但见苍苍竹木而已。高亭久废,暮色初临,市桥人散,竹木苍苍,都给人以冷落寂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的写法与前一首相似,以鹳鹤号鸣,反衬市桥沉寂。正因为万物俱寂,突然出现的鹳鹤声如同充满了暮色苍茫的整个天空,听起来更加凄厉。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句,苏轼这里的艺术效果则相反,是“此时有声胜无声”。这正是哀号无告的苏轼贬官在这寂寞江城的生动写照。▲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和周仲嘉再示三篇

王洋王洋 〔宋代〕

旧日衣冠说开林,风流曾不减山阴。
百年人物千山秀,万里功名天下心。
族姓人人夸盛事,溪山处处称高吟。
后生欲听清商曲,莫学无弦只抚琴。

世情

董纪董纪 〔明代〕

世情扰扰亦奚为,百年几枰翻覆棋。东邻旧业已易主,西家新第才寻基。

也知石有能言日,莫信马无生角时。青天在上管何事,造物戏人当咎谁。

天成寺抚观乾隆七年游盘山记因而有作

弘历弘历 〔清代〕

虚窗四启晓霞流,人在层岩最上头。诗句偶拈今日暇,风光宛似昔年秋。

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独抚穹碑参结习,转教心恧重来游。

圭山主送兰笋寻十年前旧诗韵用以寄之 其二

韩淲韩淲 〔宋代〕

十年作别信多时,失喜寻思得旧诗。和韵且寻人寄与,不同香味两相知。

十月朝开炉偶书。余病归二年,未能拜扫松楸

范成大范成大 〔宋代〕

圃芋今年紫,篱枫昨日丹。
开炉修故事,听雨说新寒。
桔社重游阻,楸行再拜难。
此时西望眼,衰涕不胜弹。

暮冬夜坐寄岫禅者

释重顯释重顯 〔宋代〕

碧落无片云,虚庭积深雪。
负舂还有谁,彻曙对孤月。
岩松影拂翠不断,瀑水声来听忽绝。
岫禅岫禅知也如未知,八面清风远远待时说。

晚晴二首

赵蕃赵蕃 〔宋代〕

空山草木固能长,迩日曾经剪伐荒。
一笑为渠成解说,政防妨我步斜阳。

淮客

朱继芳朱继芳 〔宋代〕

长淮万里秋风客,独上高楼望秋色。
说与南人未必听,神州只在阑干北。

愁倚阑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
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

王炎王炎 〔宋代〕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
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
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
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 2023 楼上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